裴智民教授开讲“课程思政融合课”,共探育人新路径

发布者:邵亭亭发布时间:2025-05-29浏览次数:42

528日,模具技术学院在图书馆1214举办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特别邀请了马克思主义学院裴智民教授担任主讲人,专任教师和辅导员教师参加,共同探寻如何在专业教学中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讲座伊始,裴智民强调了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这一核心观点。他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必须与国家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相连,切实做到“四为”服务,即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一理念为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高等教育在培养时代新人中的重要使命。

在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选择和融入路径方面,裴智民结合丰富的案例进行了深入剖析。他提到,专业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教师需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从专业知识的历史背景、发展脉络、现实应用等多个维度挖掘思政元素。例如,在讲解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时,可以引入我国在该领域的重大成就和科研人员的奋斗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同时,还详细阐述了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多种路径,如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环节,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无缝对接。

于开展专业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的方法,裴教授分享了一系列实用的教学方法。他建议教师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在完成实际项目的过程中,不仅提升专业技能,还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意识和责任感。此外,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式教学方法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思考专业问题背后的思政内涵。

在探讨思政目标与专业课程融合的“标准”时,裴教授认为,融合应遵循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原则。思政目标要与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相契合,不能生硬拼凑。同时,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融合标准,确保思政教育能够真正入脑入心,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如何积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程思政也是本次讲座的重点内容之一。裴教授指出,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开展竞赛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思政教育的价值。此外,教师还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给予针对性指导和帮助。

此次讲座为大家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让大家对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有了更清晰认识和更深入思考。参与讲座的教师纷纷表示,将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努力探索适合本专业、本课程的思政教育模式,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供稿:夏裙编辑:邵亭亭;审核:李瑞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