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三下乡”,立志“兴农梦”——交通“新农人”助农暑期社会实践团扎根祖国大地淬炼青春
发布时间: 2023-07-16   文章来源:   访问次数: 385


6月29日至7月10日,交通工程学院新农人助农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先后赴盐城、兴化、靖江、常州奔牛、常州武进回民村等地,寻访优秀“新农人”校友蔡梦迪、季海鹏、沙胜翔、洪伟等人,在乡村开展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坚持“送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拓展育人资源,服务乡村振兴。

党建结对共建,汇聚育人合力

近年来,交通工程学院多名毕业生立志乡村振兴,毕业后成为大学生村官,在基层一线勇立潮头、锐意进取,是学弟学妹心中的优秀榜样。“新农人”校友们结合本村实际情况,为“新农人”助农实践团提供锻炼和实践的平台,培养青年学子的社会责任感、综合素质及实践能力,为乡村振兴打造更多优秀“后备军”。其中,中共常州市新北区奔牛镇东桥村总支部委员会、中共泰州市兴化市合陈镇东联合村总支部委员会、中共盐城市亭湖区盐东镇兆丰村总支部委员会与中共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交通工程学院第二支部委员会就资源供给、平台支持、协作育人等方面开展党建结对,签订党建结对共建协议,并举行了“新农人”社会实践基地授牌仪式。

发挥专业优势,赋能科技下乡

活动开展期间,实践团成员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利用所学的农学专业知识和农业机械装备应用技术为当地的农民普及现代农业机械设备知识,提供农业技术支持,助力东台西瓜、阳湖水蜜桃等当地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产。同学们帮助常州武进城西回民村村民拓宽销售渠道,考察当地村民对新能源汽车的了解情况,运用所学为村民普及新能源汽车的相关知识,宣传“新能源之都”常州的相关政策及常州本土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聚焦人文关怀,助推文化下乡

7月1日,在盐城市亭湖区兆丰村,实践团成员与基层党员共度建党节,共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交通工程学院党总支第二党支部书记陈云为农村老党员们带来党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助推“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农人”助农实践团成员向农村学生家长宣讲国家资助政策,向青少年讲述《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为农村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团辅和学习辅导,向村民讲述瞿秋白与《国际歌》的故事,带领村民们重温革命历史,感悟红色文化。一场场活动汇聚了青年学子对农民、老人、留守儿童等群体的人文关怀,丰富了乡村的精神文化生活。

传承传统文化,聚力卫生下乡

实践团成员向常州市中医医院医生学习养生知识和中医基本常识,并将传统中医文化带进了乡村。他们向村民们宣讲中医养生原理、常见养生误区以及养生小妙招,并现场教授村民们《八段锦》养生操,呼吁村民们关注自身健康,树立养生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观察发展成就,立志“兴农梦”

从一开始的紧张忐忑到后来的自信从容,团队成员们逐渐蜕变为“社牛”。他们身着红马甲,进村入户,走访村民,调研当地农业发展、村民生活状况、当地主要产业等,感受乡村的发展变化。他们参观乡村企业,了解当地农业机械设备情况,调研当地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情况。团队成员还通过实地考察、访谈等方式,了解“新农人”校友的工作内容,追寻他们的成长足迹,挖掘他们的奋斗故事。

在泰州市兴化市合陈镇东联合村党总支书记、交通工程学院2020届毕业生沙胜翔的带领下,实践团参观了东联合村环境整治的代表“美丽菜园”。几年前,这里遍地荒草、垃圾随处可见,校友沙胜翔到任后立足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着力解决国之所需、民之所盼,将这里整治一新,昔日的“垃圾场”成了美丽乡村的“活名片”。

通过实地观察、走访、调研,同学们感受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的发展成就,认识到了乡村沃土前景广阔、大有可为,立志循着“新农人”校友的奋斗足迹,扎根基层,实现“兴农梦”。

实践团成员在国旗下进行“新农人”宣誓,立志在扎根基层中感悟初心、在调研学习中坚定信心、在助推发展中打磨匠心,让青春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绽放绚丽之花。

(供稿:李慧萍;编辑:陈翼;审核:孙晓瑨)





   
江苏省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版权所有 苏ICP备10024418号
地址:常州大学城机电学院 邮编:213164 传真:0519-86331111 站点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