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机械工程学院“格桑花开”实践团走进全国最大羌族聚居区——四川茂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用青春力量搭建起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
实践团紧扣五育并举理念,精心打造“136”实践模式,以民族团结为核心,聚焦“文化润心、科技启智、健康护航”三大维度设计六大主题课堂,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念转化为可感知的生动实践。
文化润心维度:红色宣讲课上,实践团介绍常州三杰故事、开展“重走长征路”互动游戏,赠送自编读本《山谷声音——民族故事集》,宣传大运河畔的常州红色文化;当地少数民族学生则踊跃分享祖辈守护家园、传承文化的民族故事,实现了民族文化的双向传递与交融。普通话推广课上,发放自编读本《山谷声音——普通话手册》,通过“汉字溯源工坊”“绕口令挑战赛”“AI纠音体验”等环节,助力少数民族学生了解汉语言文化、讲好普通话。
科技启智维度:实践团专访“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杨八零,了解羌笛的历史、制作工艺及演奏技巧。VR非遗体验课上,当地少数民族学生通过VR技术“近距离”观看茂县羌笛,常州梳篦、留青竹刻等非遗技艺制作过程,沉浸式感悟工匠精神与非遗文化底蕴。3D民族纹样科普课上,实践团结合专业特色,介绍3D打印原理及带有民族纹样、羌绣图案的3D打印作品,让少数民族学生为3D民族纹样模型涂色过程中,感受科技赋能使千年民族文化焕新的魅力。
健康护航维度:实践团经过前期调研,针对羌族女童成长需求开展卫生健康课堂,发放自编读本《山谷声音——女童健康读本》,内容涵盖日常卫生防护、青春期身心变化、识别和防范潜在侵害的自我保护以及应急救护实用技能等,帮助当地女童提升生命安全意识。民族趣味运动会上,投壶竞技、背篓接球、彩绘纸伞等环节不仅强健了学生们的体魄,也在欢声笑语间消融了地域和心灵的隔阂。
本次实践活动将数智科技技术与语言、非遗、民族文化等多元素相结合,充分体现专业教育、思政教育、创新教育的有机融合,为促进地区间青少年交流、增进民族互信、服务地方发展注入了鲜活动能,获得了茂县福利院、团县委等部门的高度认可。
(供稿:储丞妤;编辑:陈翼;审核:陈叶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