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下午,机关一分工会前住青果巷邢粮梳篦艺术馆开展“巾帼守艺、春梳墨韵”三八节女教工梳篦制作体验活动。
一进门,老师们就被精美的梳篦吸引,对其古风韵味赞不绝口。
非遗传承人玥彤老师带来《传承千年的宫梳名篦》讲座。汉《说文解字》有云:栉,梳篦之总名也。常州梳篦始自晋代,迄今已有1600余载。清宫的《起居注》记载:西太后慈禧日梳千次,其悦泽秀缕,容颜焕发,所用之梳正是常州梳篦。故有“宫梳名篦”之美誉。江南有谚云:“扬州胭脂苏州花,常州梳篦第一家”。常州梳篦在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梳篦制作选材关键,需用硬度、韧性、纹理等各方面俱佳的木材,以保证尺寸稳定和手感舒适。一把普通梳子要历经28道工序。
在体验环节,老师们有序排队,在老师傅的指导下亲手制作并彩绘。制作从选坯开始,选表面光滑平整的梳坯;接着开齿,将梳坯固定在操作台,用夹锯机械开齿,要求齿均匀无锯影;再剔齿割尖,用三角剔锉剔齿,割尖使梳齿成“瓜子尖头”;之后打磨抛光,用滚上蜂蜡的布盘对梳子全方位抛光;最后是手绘,老师们大展身手,绘出牡丹、烟雨青果巷等精美图案。
此次活动让女教职工深入了解常州梳篦,在体验非遗魅力的同时,也担起守护非遗的责任,激励大家以更饱满热情投入工作,促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供稿:朱新华;编辑:陈翼;审核:孙晓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