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Changzhou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Mechatronic Technology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隶属于江苏省教育厅。学校创办于1963年,原名常州市机械职业学校,20026月独立升格,现坐落于常州科教城。2010年获批为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2015年通过教育部第二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8年获批为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2019年获批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2022年在双高计划建设中期绩效评价中获优秀等次。

树高千尺有根,江河万里有源,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60载风雨兼程,矢志教育、技能强国的办学梦想始终不渝。学校以知行并进为校训,始终坚持一德一心、责先利后、砥砺琢磨、勇争一流的学校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崇尚技术、开放共享、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坚持敬业 爱生 言传 身教的教风、谦虚 好学 严谨 创新的学风,培养了一代代适应智能制造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先后获高职院校育人成效50强、服务贡献50强、产教融合50强、国际影响力50强,入选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典型学校、教师发展指数优秀院校、学生发展指数优秀院校,获第七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两院院士路甬祥,时任教育部部长周济,时任教育部部长陈宝生等领导先后到学校视察。

学校设有机械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模具技术学院、交通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创意设计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教育部、体育部、创新创业学院等13个教学单位。学校聚焦智能制造技术,研制专业群与智能制造产业链对接谱系,对接区域智能制造产业链,覆盖品牌与创意、设计与加工、集成与维护、控制与决策、经营与管理、车辆与交通等环节,开设招生专业43个,设置10大专业群,形成智能制造专业集群,其中有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群2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群2个。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强基固本铸魂育人。学校构建政治引领、上下贯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执行有力党建工作机制,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持续推进三全育人改革,构建一体化育人格局。建有全国样板支部1个,培育单位1个,1个党总支获评省强基创优培育创建单位,1个书记工作室入选常州市党员教育“3211”工程书记工作室,1个党支部获评市教育局秋白党支部。先后获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一校一品学校、全国机械行业十三五思想政治工作50强、江苏省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省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教学中心地位突出,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学校创新立德与强技目标合一、学生与员工身份合一、学习与劳动项目合一,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三合一、全过程育训模式,打造人才培养高地。完善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课程模式,构建了多元主体、双线运行、三化管理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变革课堂学习模式、开展立体化学习评价,形成了基于项目学习的高职全人格教学模式,教学改革成果丰硕。构建了三位一体、三定协同、三赛联动的专业技能竞赛体系,促进学生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精神有机融合、螺旋提升。学校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7项;获国家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11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十四五江苏省职业教育首批在线精品课程18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十二五国家职业教育规划教材31部、国家精品教材2部、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书目29部、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34部;十三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31部、省十四五规划教材9部;主持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并全部通过教育部验收。学生先后获国家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29项,二等奖19项,三等奖9项;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金奖1项、银奖4项,铜奖1项,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挑战杯-彩虹人生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大赛国赛一等奖1项,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赛铜奖2项。

产教深度融合赋能,校企协同育人增值。学校围绕智能制造产业链、技术链、创新链、人才链,融合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技术,主动对接长三角、江苏省及常州市智能制造、机器人、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链中高端技术与人才需求,共建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工业中心和共享工厂等产教融合集成平台;行业指导、校企协同,牵头成立全国机械行业工业机器人职教集团、江苏模具智造人才培养联盟等智能制造领域5大职教集团(联盟);内外联动、校企融通,共建智行机器人产业学院、人工智能产业学院等5大产业学院;多点布局、功能集成,持续打造高水平立体化校企合作基地,博士工作站、大师工作室等产教融合平台和载体。全面升级校内智能制造产教园+校外校企合作工作站内园外站产教合作功能,推进一群一行业、一专一名企、一师一方案、一生一专项四维一体产教合作模式与创新实践,形成内园外站、四维一体产教融合常州新模式,建设人才共育、基地共建、人员互聘、信息共享、协作服务和文化交融产教融合六大运行机制,全面构筑校企命运共同体。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水平整体提升。学校创新师德立基、能力固本、激励助推、引领全国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实施匠心师德工程,完善建设体系;实施高端人才引培、双师型教师培养、高水平团队建设等三项计划,分类分级培育工匠型教师;实施以分类管理为核心的教师评价综合改革计划,创设“1+N”教师评价新模式;创建“4211”教师发展平台,搭建校际、校行、校企间常态化的教师高端交流学习机制。学校现有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3个,机械行业智能制造技术(华东)师资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新时代职业教育名师培养对象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全国技术能手3人,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6人,教育部职业院校教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省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3个,省职业教育双师型名师工作室1个,省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1个,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7个、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2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42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双创博士”2人,江苏工匠2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20人,省领航扬帆计划培养人选2人,六大人才高峰资助对象2人,省五一创新能手5人,省五一巾帼标兵1人。

平台建设树立样板,服务能力大幅跃升。学校作为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构建多方位、立体化社会服务体系,形成技术超市服务模式,催生成果转化与社会服务。建有7个科研团队、95个社会培训项目团队、28个科技服务平台,积极推进科技平台与地方对接,面向企业推广应用技术和科研成果。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创新团队等被教育厅认定为省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常州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应用技术研究中心获科技部立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近20项,授权专利超3000件,校企合作科研成果获科学技术奖20余项。2020年,学校获批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学校荣获全国优秀成人继续教育院校、中国最具社会影响力高校和江苏省社区教育特色品牌项目等荣誉称号。

国际合作不断深入,校企共创国际品牌。学校构建四式一化国际化范式,打造特色鲜明的国际化办学格局。与境外优质大学合作,开展专升本、专升硕项目。建设10个校级外国专家工作室(4个市级、1个省级)。入选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第一批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卓越合作伙伴;获批教育部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SGAVE)项目;入选江苏德国高职教育合作联盟江苏美国高职教育合作联盟。创建“VI”教育资源中心,建成1门省级精品课程,11门校级全英文课程,63门双语课程,为南非高教部建设9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累计招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700多名留学生,连续四年获得江苏省来华留学生教育先进集体。电子商务专业、模具设计制造专业被立项为江苏省十四五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建设项目。与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共建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暨人才培养基地,牵头成立长三角智能制造中德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联盟。牵手走出去企业,联合境外高校和机构,共同构建了海外知行学院、师资培训中心、1+X推广中心、语言中心形成四位一体的海外对接体系。与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等一带一路国家建设8所海外学院,开展留学生分段联合培养、师资培训,共建资源,共享标准。与印尼SMK职业学校建立海外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开展3D打印技术、数控编程技术、教学理念及汉语培训。成立1+X证书推广中心,在海外推广中国职业教育标准。成立丝路华语国际中文教学研究中心,开展国际中文教学研究、建设教学资源、开展合作交流。学校入选江苏省郑和学院建设单位,获得江苏省2022年度高校对外合作与交流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A等次。

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科技日报等主流媒体先后报道学校办学成果,吸引了数百个国内外职教机构及兄弟院校来校交流。

知行并进、智造未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正以更创新、更国际、更包容的姿态砥砺前行,努力为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常机电方案。 

(数据截至20231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