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机械工程学院在“全人格”教育基地举办“星火接续,智造者说”中德SGAVE教改项目师生座谈会。学院党总支书记陈叶娣、院长刘江、副院长许爱华,高职教育研究院综合科科长李艳,中德SGAVE项目团队全体教师及2023级教改班全体学生参加座谈。会议由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游杰主持。
游杰系统回顾中德SGAVE项目的建设历程,从项目初衷、实施现状到未来规划进行全景式解读,强调该项目通过引入德国职业教育标准,为学生搭建国际化技能提升平台,对深化产教融合、赋能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许爱华结合往届考核数据,分析教改班在知识掌握、实践能力等维度的突出成效,表示学院将持续优化项目资源配置,全力保障教改高质量推进。
团队主任孙艳芬详细解读2023级学生中期考核方案,明确考核流程与评价标准。周云曦、袁志刚两位教师分别针对机械加工精度控制、智能检测技术应用等核心考核模块,从任务设计、技能指标到评分细则进行逐项解析,为学生备战考核提供精准指导。
机制2338班学生围绕课程优化、技能认证、就业前景等关切问题踊跃提问。
刘江立足“工业4.0”转型浪潮与区域“智改数转”战略布局,以校企共建“双元育人”典型案例为切入点,深入剖析学生关切,并提出“以赛促学强技能、以证为媒拓路径”的成长策略。
陈叶娣总结,向教改班学生提出“十要”成长箴言:“正视挑战、树立自信、主动求索、勤于思考、持续精进、务实行动、开放交流、勇于吃苦、协同合作、敢于创新”,强调要深度对接智能产线运维、数字孪生技术等前沿领域,锻造智能制造“硬实力”,将个人成长“小齿轮”精准嵌入产业链升级“大浪潮”。
本次座谈会通过师生“面对面”研讨,实现教学痛点精准把脉、培养方案动态优化。学院将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构建“岗课对接、赛证融通、校企共育”三维育人生态,助力学生在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绽放青春力量。
(供稿:罗春晖、张维;编辑:陈翼;审核:陈叶娣)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