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和共青团江苏省委主办,江苏省青少年科技中心承办的第十一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江苏赛区的赛事活动在南京落下帷幕。我校学生作品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入围奖1项,其中,1项作品入围国赛。
大赛大学组以“人机协作”为命题,经初审、作品陈述、评委问辩等环节,我校信息工程学院学生缪佳慧、包喜扬、朱海玲、李筱的作品《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汽车制造产线智能监测平台》荣获大学组一等奖。项目组成员通过实地调研,针对汽车制造产线存在设备协议繁杂、数据采集精度低、故障响应滞后等痛点问题,研发出国内首创集高精度协议解析、多模态故障预测、实时数字孪生于一体的智能监测平台,并紧紧依托学校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国家级重点专业,进一步探索助力智能装备产业人才培养。
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张帅、王忠杰、王婧昕、徐浩然的作品《山河守护新利器——北斗智能头盔领跑者》荣获大学组二等奖。项目组成员针对无移动通信网络地区,边防消防单位开展分头式巡逻和户外作业极不方便的痛点,研发出国内首创集北斗应用、生命体征感知、落水感知、一键呼救于一体的北斗智能头盔,紧紧依托学校信息工程重点特色专业,助力北斗规模应用和智能应急装备发展。
交通工程学院学生王臣依、鲍兴旺、吕淑靖、马驰的作品《天然药物等离子体高效破壁系统》荣获大学组三等奖。项目组针对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提取率低、成分破坏严重等行业痛点,创新研发出天然药物等离子体高效破壁系统。通过等离子体场高能量粒子精准破坏天然药物细胞壁结构,提高其活性成分溶出率,实现药材资源高效利用,助力中药产业绿色升级。
近年来,我校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培养模式,不断激发学生创新精神、构建创新文化、培育创新人才。校团委将持续加强青年学生思想引领,激发青年学生创新智慧,提升青年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创造能力,协同推进专创融合,为助力创新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供稿:郝旻霄;编辑:陈翼;审核:毛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