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至30日,信息工程学院“爆改田野”科技助农团走进溧阳生态农业科技小院所在的江苏大岭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溧阳市百家塘村,聚焦智慧农业推广、电商赋能、基层数字治理及适老服务等重点领域,开展“科技赋能、青春助农”主题社会实践活动,以数智力量服务“三农”,以专业特长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
深入智慧园区,探寻科技小院“新质生产力”
作为江苏省2025年度认定的省级科技小院之一,溧阳生态农业科技小院所在的江苏大岭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依托高校与企业深度融合,构建了集种植、研发、推广、旅游于一体的绿色农业全链条体系。实践团通过现场访谈、资料研读、参与生产一线与系统研发,探寻科技小院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创新模式,增强了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总经理戴高锋介绍道,目前园区在农产品销售渠道、茶叶品牌推广、智慧化管理等方面仍面临不少挑战,尤其在提升数字化水平、节省人力成本等方面存在迫切需求。结合园区实际问题,实践团成员围绕信息技术应用与专业优势,就智能灌溉设备布局优化、农田数据采集与分析等提出了初步方案,并就后期持续服务园区发展展开规划。
立足产业推广,助力茶农走上“云端”
结合本专业实际,团队成员开发试运行“宣茶”小程序,协助大岭生态园区将溧阳特色茶产品上架平台,打通“田头到舌尖”的产业链闭环。平台集成茶叶展示、农户故事、文化传播、物流跟踪等功能,兼顾交易便捷性与文化表达力,为乡村品牌注入数字化表达新模式。
同步开展的直播带货环节中,成员分工协作,围绕茶叶采摘、制作流程、冲泡技艺等内容开展多场直播推荐,吸引大量线上观众互动下单,初步形成“数字+农业+文化”三位一体的新型营销模式,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了青春动力。
深耕基层场景打造“百便民”数字服务样板
在探访溧阳市百家塘村过程中,实践团以数字赋能基层治理为切入点,深入了解村庄发展现状与群众服务需求。百家塘村党总支书记潘凤娟向团队介绍了村庄在乡村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具体做法,并指出当前在村务信息公开、群众事务办理等方面仍存在管理分散、响应不及时等问题。
实践团依托专业优势,自主设计开发“百便民”数字政务服务小程序,涵盖村务公告发布、惠农政策推送、便民事项预约、问题诉求反馈等功能模块,致力于打造一体化、可视化、互动式的村级事务管理平台,推动村务工作从“纸上跑”向“掌上办”转型升级。目前该系统已进入试运行阶段,村民普遍表示“更方便、更透明”,有望在周边村落推广应用,助力构建数字化基层治理的新格局。
推进适老服务,开展“智慧助老”公益培训
为响应国家“银发族融入数字社会”的战略部署,实践团在溧阳基地同步开展“智慧助老、数暖夕阳”数字技能公益培训,面向当地老年人教授智能手机基础操作、健康码申领、日常扫码支付及反诈知识等。志愿者手把手教学,帮助老年群体跨越“数字鸿沟”,共享数智发展成果,切实提升乡村数字素养和老年人数字获得感。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以成果落地为抓手,开发并推广“宣茶”小程序以及“百便民”政务系统,开展直播带货实训,融合“智慧助老”社会服务项目,全面展现了高校青年以数智手段赋能乡村振兴、以专业技能服务现代农业的担当作为。未来,“爆改田野”科技助农团将继续深入田间地头,以科技为笔,以青春为墨,绘就数字农业发展蓝图,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注入持续动能。
(撰稿:蔡蓉蓉、刘悦;编辑:陈翼;审核:李丹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