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产教融合战略,推动校地协同育人走深走实,7月6日至12日,交通工程学院“青春溧行”志愿服务团联合电气工程学院学子,深入溧阳革命老区、基层社区、文旅一线和产业前沿,开展为期一周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实践通过“红色基因赓续、民生温度传递、文旅生态守护及产业前沿对话”四大专项行动,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在扎根中国大地的生动实践中深刻理解国家战略、厚植家国情怀、锤炼过硬本领,为溧阳乃至更广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青春动能。
赓续红色血脉,筑牢信仰根基。实践首日,青年学子怀着对革命先辈的崇高敬意走进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通过“五个一”沉浸式研学模式——瞻仰一次革命旧址、聆听一段英雄事迹、重温一遍入团誓词、参与一场党史答题、撰写一篇心得感悟,构建起立体化的党史学习教育矩阵。这种历史照进现实的实践育人范式,不仅让青年学子在历史纵深中感悟溧阳“红色热土”的精神密码,更在“大思政课”的生动实践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为新时代校地协同育人提供红色注脚。
服务基层民生,体察社情民意。带着对红色基因的深刻体悟,实践团深入基层治理一线,在服务“一老一小”中践行青春担当。在溧阳市社会福利中心,青年志愿者开展“青春暖阳”助老专项行动,以文艺汇演传递时代强音、以手工制作传承中华孝道、以趣味游戏点亮银发生活。在濑江新村社区,团队精心打造“五育融合”公益课堂,通过开设《红色故事堂》《未来创客坊》《非遗奇妙园》《安全魔法屋》《乐劳成长园》五大特色课程,为社区儿童构建沉浸式成长空间。在“老有所乐、幼有所育”的温情实践中,他们切身感受到了溧阳的民生温度。
守护绿水青山,助推文旅发展。为深入理解溧阳“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实践团奔赴风景秀丽的天目湖景区。在这里,他们积极投身景区志愿服务,开展环保知识宣传,身体力行倡导文明旅游风尚。同时深入景区内茶文化体验基地调研,了解当地生态保护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这种用青春脚步丈量生态价值的实践探索,既彰显了新时代青年“守护绿水青山”的责任担当,更在“生态赋能文旅、文旅反哺生态”的良性互动中,为溧阳打造长三角生态创新示范城市贡献青春智慧。
对话前沿产业,锚定未来坐标。实践的收官之笔聚焦溧阳蓬勃发展的特色产业。团队探访了溧阳别桥无人机小镇,实地参观了江苏云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观摩先进生产线、了解无人机行业前沿动态、亲身体验无人机操作,深刻感受到溧阳在新兴产业领域的创新活力与巨大潜力。与企业负责人的深入交流,更让同学们清晰了解到了地方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方向,为个人职业规划提供了现实参照,极大地激发了青年学子“留溧建溧、扎根奉献”的强烈意愿。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四阶递进”实践育人模式与四大专项行动,不仅让青年学子在红色传承中坚定信仰、民生服务中践行担当、文旅生态守护中彰显责任、产业对话中锚定方向,更以青春智慧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拓宽实践育人路径,构筑人才成长高地,激励更多学子留溧兴业,共绘区域发展新蓝图。
(供稿:汪金兵;编辑:陈翼;审核:吴海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