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在溧阳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溧阳基地以“职普融通”为路径、以“产教融合”为抓手,将人才培养与地方产业需求深度绑定,既为毕业生铺就了“家门口就业”的通途,更为溧阳产业升级注入“源头活水”,书写了高职院校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答卷。
精准对接,破解用工与就业双难题
一场专场招聘会成为职业教育服务地方发展的直观注脚。近日,江苏省2025届高校毕业生“百日冲刺”暨新型电力装备、高端装备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溧阳基地专场招聘会举行,76家区域龙头企业带来2800余个岗位,与989名毕业生展开“双向奔赴”。
这场招聘会不仅是毕业生们迈向职场的重要契机,更是常机电溧阳基地为溧阳输送人才的一次集中展示。据了解,此次招聘会由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溧阳高新区管委会、新型电力与高端装备市域产教联合体和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共同承办,旨在为毕业生与企业搭建精准供需对接平台,助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现场企业都是溧阳相关产业的‘主力军’,岗位要求也和我的专业高度匹配,转下来感觉收获很大。”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毕业生黄宇穿梭在各企业展位间,手持简历,眼神里满是期待,“我已经和几家企业初步达成意向,希望能顺利通过后续面试,在溧阳开启新的职业生涯。”
招聘会现场气氛热烈,企业方同样收获满满。江苏时代、江苏正昌、联赢激光、华鹏仪表等企业提供实习、就业岗位涵盖了智能制造、新能源、信息通讯、现代服务等多个领域。“我们企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急需专业技术人才。常机电学生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也强,非常符合我们的用人需求。之前我们和基地就开展过校企合作项目,入职的学生很快就能适应工作岗位,希望这次也能招到更多优秀人才。”金纬机械招聘负责人说道。
职普融通,人才培养瞄准产业需求
常机电溧阳基地自去年9月正式投运以来,一直致力于为产业发展培养和输送专业人才,以“职普融通”的实践,为地方培育“留得住、用得上”的技能人才。
基地围绕溧阳的强电、储能、新能源汽车、冶炼等产业,精准布局,开设了新能源装备技术、工业机器人、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等专业。这些专业的设置紧密贴合我市产业需求,为学生提供了针对性强、实用性高的专业教育,是职普融通在专业设置层面的成功实践。
“我们的实训车间就是微型‘溧阳产业园’。”新能源装备技术专业教师介绍,基地引进的锂电池封装生产线,与江苏时代的工艺参数完全一致,学生在课堂上调试的机器人和企业产线上的型号是同款。这种“教室连着车间”的模式,让职业教育跳出“纸上谈兵”,真正实现与产业实践的“无缝衔接”。
更值得一提的是,基地与溧阳中专合作的“3+3”中高职衔接项目,为学生搭建了“升学+就业”的双通道。前三年打基础,后三年攻技术,溧阳中专毕业生通过转段考试后可以拿到大专文凭和技能证书,进入基地学习,这种模式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培养中,既能积累扎实的理论功底,又能锤炼贴合产业需求的实操能力,从而更有底气地朝着“现场工程师”的目标迈进。
校企协同,激活产教融合新动能
在校企合作方面,常机电溧阳基地聚焦溧阳高新区“2+2+X”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省级新型电力与高端装备市域产教联合体,创新打造“半小时产教融合圈”。校企协同育人才,积极探索“双主体”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新路径,让“产教融合”从理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人才产出,为溧阳产业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基地与联赢激光、江苏华鹏等地方企业开展工学交替、现场工程师等校企协同育人项目,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使他们在学习期间就能深入了解企业实际生产流程,掌握实用技能。
提到如何深入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常机电招生就业办公室主任刘刚说:“我们将持续拓宽就业信息渠道,深度挖掘岗位资源,通过举办行业招聘会、重点企业宣讲会等供需对接活动,做优做细做实就业指导与服务,全力助推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此外,基地将持续深化“园校区”协同,“招培就”联动,提升专业群建设与产业集群建设匹配度、供给度、质效度,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让更多优秀的毕业生投身于品质城市建设中,为溧阳的产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WxWZoO-QuGh32RFzl60F7A